7 6 月, 2022 太陽能 H2S Global 新田雨水泵房及蓄洪池發展太陽能系統 渠務署一直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,致力在各污水處理及防洪設施內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,截至今年5月底,署方已在轄下32個設施,包括15所污水處理廠、15所污水泵房及兩所蓄洪設施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,利用廠房空間發展可再生能源。其中位於元朗的新田雨水泵房及蓄洪池,更安裝了三組不同類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,包括太陽能樹、浮式太陽能發電系統,以及柔韌式及可踏式太陽能發電系統,為新田雨水泵房供電;為了美化環境及融合生態,署方亦在蓄洪池建立一個約100平方米的生態浮島,並種上開花植物,吸引雀鳥停留。署方估計,三套太陽能發電裝置一年共約可提供4.7萬度電,相等於14個三人家庭一年的用電量,每年可減約32公噸碳排放。若通過今年雨季測試,將研究擴建及在其他蓄洪池應用。由於本港鄉郊村落位處低窪地區,雨水無法順勢排出,容易造成水浸問題,故署方早於80年代末期推出鄉村防洪計劃,在鄉村加入防洪堤,阻止雨水流入村落,亦加設雨水收集系統,將雨水暫時收集在蓄洪池內,當水位升至預設水位時,抽水站的水泵便會自動開啟,將雨水抽出防洪堤外的排水道。而新田雨水泵房及蓄洪池是署方目前27個運作中的鄉村防洪計劃的其中一個,目的是減低青龍村、蕃田村、安龍村、新龍村、東鎮圍、永平村及仁壽圍7條低窪村落的水浸風險。除了解決水浸問題,渠務署近年亦積極利用廠房空間發展可再生能源,目前全港最大型的太陽能光伏系統,於2016年底在小蠔灣污水處理廠投入運作。渠務署機電工程部高級工程師呂振龍表示,新田雨水泵房及蓄洪池內亦安裝了不同的太陽能發電裝置,「新田蓄洪池面積約16,400平方米,是署方轄下27所蓄洪池中面積最大,而新田雨水泵房亦是署方生態保育導賞團的其中一個參觀地點,故希望藉著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,向公眾推廣減碳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。」 文章來源 太陽能